
上海梧桐树下,一群年轻联勤保障部队的战士们在此起步,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,开始了充满活力的军旅生活。这一切的背后,是深入且成效显著的红色教育,这不仅是亮点,更是宝贵的经验所在。
红色教育的创新选址
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的见证。上海的一个综合仓库决定在此设立教育课堂,有效利用了这一红色教育资源。置身于此,仿佛能穿越时空,回到建党初期的上海,先辈们的奋斗故事一一呈现。新兵们身临其境,深刻体会到革命的艰辛。这种选址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,使红色教育变得生动鲜活。通过这堂独特的第一课,新兵们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,为他们的军旅生涯打下了敬畏和向往的坚实基础。此外,仓库还赠送了《上海红色文化地图》,这是一项创新举措。地图上标注的387处红色资源,勾勒出一条红色文化带。
新兵适应新体制的需求
军队改革导致编制有了变动,新单位应运而生。对于新入伍的士兵,这标志着全新的起点。能否做到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,全面从严,直至极致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在上海这样特殊的城市环境中,坚守“霓虹灯下的新岗哨”更是考验。比如,许多新兵刚从家乡踏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,既要适应军旅生活,又要面对新环境的双重压力。这时,单位开展的红色教育就像一座灯塔,通过红色基因的传承,助力新兵更好地融入新体制,扣好军旅生涯的第一颗扣子,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驻地红色资源的挖掘
党委成员们深知在上海驻防的重要性。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,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众多鲜为人知却极具意义的红色遗址。他们努力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。就像在新联勤新体制的这棵大树上,他们让红色传统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。他们以新颖的方式激发了无限活力。例如,政治处主任张莉为新战友们进行讲解,这种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,为新兵的红色教育增添了更多内容。
不同形式的教育体验
在红色教育活动中,并非仅仅是老式的说教。我们举办了“青年战士参观上海”的活动,把课堂转移到了“黄浦号”游轮之上。战士们站在游轮上,可以直观地看到浦江两岸的现代发展,同时也会想起革命年代的艰难困苦。他们不仅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撼,更深感今日幸福生活背后的革命基础。此外,新年伊始,我们还开展了“新兵讲述初心,凝聚人心”的专题教育。通过多种形式的党课,我们不断丰富课程内容,让士兵们从多个角度接受红色教育。
红色基因的传承内化
红色基因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号之中。官兵们需将这种精神融入骨髓。在强军网上,新兵可以自主地学习相关内容。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,要转化为实际行动,离不开持续的教育。例如,在红色教育中,官兵们增强了对军魂的认识,巩固了思想堡垒。这便是红色教育的核心目的,通过这些教育,官兵们的信仰更加坚定,成为了忠诚可靠的红色卫士。
红色教育的持续拓展
红色教育并未就此止步。仓库计划将来持续推进相关工作。他们计划将红色教育课堂延伸至营区之外,融入更多生动的地方红色资源。比如,引导官兵围绕“我与红色传人之间的差距”进行深入探讨。还将举办“拥抱新时代、共筑新联勤”等一系列文化活动。这些举措都是红色教育在军营内不断深植和拓展的表现,确保了强军信念始终根植于官兵心中。
您认为这样的红色教育模式能否在别的军队中广泛实施?期待大家给予点赞、转发,并在评论区展开交流。